专家点评:一带一路
点评人: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国际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期刊《区域与城市经济》执行编委。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同志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一带一路”建设列为三大战略之首。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两翼之一,它包括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三大战略方向。这里,着重推选了三篇从区域视角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横跨亚欧大陆、连接两大洋的国际经济合作带,也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中国倡议“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如何打造这种利益共同体呢?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赵江林的“推进大区域价值链构建的路径与政策作用方向”一文,从如何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利益基础出发,提出应积极构建由中国主导的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地域范围的大区域价值链。其构建路径是逐步推进国内价值链区域化,通过加大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对人口众多的中低收入国家进行产能转移,同时加快本国主导产业建设步伐,将更多国内高成本的零部件生产转向经济带沿线国家,推进国内价值链向经济带沿线国家延伸。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特别是运输大通道的建设,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指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六大经济走廊,即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规划建设。苏华、冯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点—轴带动’发展模式构想”一文,运用点轴理论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组织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点—轴带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有效的经济空间组织形式。由此,作者提出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点—轴带动”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作者提出了基础设施束、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三级发展轴,以及产业园区、节点城市、城市群和能源区块三层增长点的构想。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如何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协同发展,将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目前,已有学者探讨沿线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中国段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而郭爱君、陶银海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国家新区建设协同发展研究”一文,则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融合、产业融合、区域协作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新区与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战略路径。作者认为,国家级新区将通过极化效应推动经济带均衡发展,同时通过扩散效应实现我国五大区域的有效衔接。很明显,国家级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的一个核心节点,它与经济带不在一个层面上,作者所探讨的主要是国家级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区域协调或协同发展中的作用,而不是新区与经济带的协同发展问题。
“一带一路”专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文章索引
1. 王卫东、高璐、霍荣棉:《 “一带一路”倡议与<2020年欧盟领土议程>的战略对接》,《特区经济》,2016(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7(1)。
2. 李钢、刘倩、孔冬艳、林依硕、黄兵兵:《“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全域发展》,《中国软科学》,2016(7),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11)。
3. 王娟娟、吕冠桥:《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趋同类型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8),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11)。
4. 叶卫平:《 “一带一路”与我国供给结构的转型升级》,《东南学术》,2016(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11)。
5. 倪沙、王永兴、景维民:《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引力分析》,《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9)。
6. 林文勋:《 “一带一路”战略与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构想》,《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6)。
7. 安江林:《 “一带一路”轴带体系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特点》,《甘肃社会科学》,2016(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6)。
8. 胡晶:《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经济学思考》,《学术交流》,2016(3),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6)。
9. 刘瑞、高峰:《 “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路径选择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社会科学研究》,2016(1),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国民经济管理》,2016(6)。
10. 付晓东:《从区域经济学视角看“一带一路”方略——兼论五大支撑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中国流通经济》,2015(12),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3)。
11. 冯宗宪、李刚:《 “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推进路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3)。
12. 展妍男:《俄罗斯学界对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认知和评论》,《俄罗斯学刊》,2015(4),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2)。
13. 孟辽阔:《 “一带一路”战略的道路联通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2)。
14. 卢山冰、刘晓蕾、余淑秀:《中国“一带一路”投资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研究》,《人文杂志》,2015(10),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1)。
15. 朱智文、杨洁:《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西北地区向西开放战略选择》,《甘肃社会科学》,2015(5),转载于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16(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